(承上《雜話格物致知》)人獲得主體意識之后,就自我膨脹,西游記中石猴出世就要大鬧天宮,人也一樣,天上地下唯我獨尊,就把外界所有事物都視為其可以控制和利用的客體,甚至把其他的人也當(dāng)做客體看待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濱莫非王臣?!兜赖陆?jīng)》所謂“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”,可能也是這種意思。
所以出現(xiàn)了君臣、主仆等人身不平等的矛盾,也出現(xiàn)了人與自然界的沖突,政府與公民,公權(quán)與私權(quán),企業(yè)與個人,大股東與小股東,都有矛盾和沖突,這是人像邊界模糊甚至越界作為的結(jié)果。
所以需要給自己定一個邊界,有可為有不可為,有一副對聯(lián)說得好,“若不撇開終是苦,各自捺住方成名”(這個名指的是人的概念,也就是人像),如果沒有邊界,我們怎么畫出一個人像來呢?《大學(xué)》所說的“止于至善,知止而后有定”這個止就是邊界,等于說你走到這里就要停止了,就要收手了,不能再走下去,真理再走過一步就是謬誤,過猶不及。把握尺度非常重要,說的也是這個道理。國家的行政管理不能大包大攬,不能瞎指揮亂作為,個人也非全能之人,而是一個有限能力之人,不能見什么好就要什么,取之有度,就是邊界。
人的行為邊界在哪里呢?法律上給出的一個解決方法是你的權(quán)利止于別人的權(quán)利,換句話說就是不能做損人的事情,損人利己不行,兩敗俱傷也不行,最好就是雙贏,利人又利己,如果是舍己為人也不錯,但這不是法律的要求。
譬如我們今天在這里畫人像,每個人在自己的紙上畫,不能畫到別人紙上哦,畫到被人紙上就是越界,就是侵權(quán)哦?,F(xiàn)在有的先生小姐就有不同意見了:我看他半天畫不出來,我就想幫他畫一下,就是幫他嗎,幫助別人不是好事嗎?你不是說止于至善嗎?怎么是侵權(quán)了?
我們政府經(jīng)常要幫助企業(yè)解困,我們?yōu)槿烁改刚咭部偸窍胫鴰椭『?,這都是善心。但幫了這么多年,我們企業(yè)的困難完全解決了嗎?我們的小孩有幾個按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(fā)展呢?我們看到的結(jié)果經(jīng)常是不如人意,為什么善因沒有善果呢。這是一個問題。
回到上面畫像的問題,你看到他半天畫不出來就想幫他畫,你有沒有問過他的意見呢?你怎么知道他就不能畫呢。所以,這是一個邊界問題。邊界問題延伸開來就是人與人的互相尊重,你的事情你做主,他的事情他做主,你不要多管閑事,他喜歡畫就畫,他不喜歡畫就不畫,喜歡什么時候畫就什么時候畫,這是需要尊重的。就像有的人,信仰宗教,但不能要求其他人也與他一樣信仰宗教,不信仰宗教的人也同樣應(yīng)該得到尊重。有的人喜歡穿西裝,有的人喜歡穿長裙,這是有個性的選擇,應(yīng)該得到尊重,不可能等齊劃一。除非,他愿意讓你在他的紙上畫像,這就出現(xiàn)了一個契約,也就協(xié)調(diào)了一個需求和供給的配對。
需求不能變成強求,供給不能變成強給,總之不能違背對方意愿,不能強人所難,所以談判就是一個確定邊界的有效方法。談判完了定個合同,立個契約,共同信守,這個契約就成了締約人的行為準(zhǔn)則,就是法律了。